斗球体育直播-足球报披露,中足联拟推月度工资账单审查制度 根治欠薪顽疾迎来曙光

 admin

 2025-08-20

       

 15

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治理正迈出关键一步。《足球报》获悉,中足联筹备组正在研究要求俱乐部每月提交工资发放情况报告,并配套严格的审核与处罚机制,这一政策若落地,将成为根治长期困扰联赛的欠薪问题的“制度性手术”,推动职业足球向财务健康化、管理透明化转型。

欠薪痼疾:中国足球的“慢性病”

欠薪问题并非新闻,过去十年,中超、中甲乃至中乙俱乐部频繁被曝出拖欠球员、教练及工作人员薪资的事件,2019年,某南方俱乐部因长期欠薪导致球员罢训;2022年,中超新科冠军竟因母公司资金链断裂而爆发欠薪危机,最终解散,据不完全统计,近五年因欠薪直接或间接退出职业联赛的俱乐部超过40家。

欠薪的根源复杂:一是俱乐部过度依赖单一企业输血,缺乏自我造血能力;二是财务监管缺位,联盟此前仅要求赛季前提交《工资奖金确认表》,但俱乐部常通过“签字费”或胁迫球员签字等方式造假;三是处罚力度不足,足协虽屡设清偿 deadline,但往往“雷声大雨点小”,甚至默许俱乐部以“分期付款”方式敷衍了事,这种环境不仅损害球员权益,更导致联赛竞争力下滑和外援流失。

月度账单制度:从“事后补救”到“过程监管”

中足联筹备组此次研究的月度工资提交方案,核心是建立动态监测体系,根据草案,俱乐部需每月向联盟提交上个月工资发放的银行流水、纳税记录及球员签收证明,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,联盟将设立专项小组交叉核对,一旦发现未按时发放或数据造假,将立即触发预警。

足球报披露,中足联拟推月度工资账单审查制度 根治欠薪顽疾迎来曙光

与以往仅靠赛季末“集中审核”相比,月度机制的优势明显:

  1. 早发现早干预:欠薪苗头出现首月即可被识别,避免问题堆积至赛季末爆发;
  2. 提升造假成本:连续12个月伪造流水和签字的难度远高于一次性操作;
  3. 保护球员弱势群体:球员可匿名举报与联盟数据比对,减少被俱乐部胁迫的风险。

据悉,该制度设计参考了日本J联赛的“工资保障基金”和英超的实时财务监控系统,但结合了国内俱乐部普遍现金流紧张的现实,可能允许特殊情况下的缓发申请(如疫情等不可抗力),但需提供全额担保。

配套措施:硬约束与软支持并行

仅靠提交账单不足以根治问题,中足联同步筹划多项配套措施:

  • 经济惩罚分级制:首次欠薪扣联赛积分3分,二次重复发生直接降级,涉嫌造假者取消注册资格;
  • 联赛分红挂钩:将俱乐部电视转播、赞助分红与工资发放记录绑定,欠薪者延迟或扣减分红;
  • 金融工具介入:推动俱乐部与银行合作开发“工资保障账户”,由联盟监督账户资金专款专用;
  • 球员教育计划:通过工会普及维权知识,提供法律支援。

联盟鼓励俱乐部拓宽营收渠道,放开冠名权政策、优化青训转会分成、推动本地化商业开发等,从源头上减少对母公司的依赖。

挑战与争议:执行力仍是关键

尽管方案获多数俱乐部口头支持,但执行层面挑战巨大:

  1. 小俱乐部生存压力:中甲、中乙俱乐部平均营收不足中超1/10,月度工资支出占成本70%以上,一旦母公司短期资金紧张,可能直接触发罚分导致崩盘;
  2. 监管成本问题:需组建专业审计团队,联赛目前营收能否覆盖成本存疑;
  3. 法律边界争议:联盟是否有权强制调取银行流水?若俱乐部以“商业机密”抗拒,如何协调?

专家指出,该制度成功的前提是联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,中足联筹备组目前仍受足协领导,若在处罚时受行政因素干扰,制度可能流于形式,需警惕俱乐部通过“阴阳合同”或现金发放规避监管。

长远意义:为足球改革铺路

根治欠薪不仅是维护公平,更是联赛商业化的基石,转播商和赞助商长期因俱乐部不稳定而压价,球迷对“朝不保夕”的球队难以产生忠诚度,月度财务透明化将助推三方面改革:

足球报披露,中足联拟推月度工资账单审查制度 根治欠薪顽疾迎来曙光

  • 信用体系建立:俱乐部财务健康度可成为引援、参赛许可的评估指标;
  • 投资环境优化:潜在投资者可通过官方数据评估俱乐部价值,减少并购风险;
  • 球员权益制度化:推动中国足球职业球员工会实质化运作,形成劳资协商机制。

国际足联官员曾指出,联赛健康度与国家队成绩正相关,J联赛1993年创立初期同样饱受欠薪困扰,通过强制财务披露和联盟中央化管理,十年内实现俱乐部全部盈利,中国足球或许可借此契机,从“人治”走向“法治”。

月度工资账单制度若全面落实,将是中国职业足球治理的一次里程碑式跃迁,它标志着行业监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,从模糊管理转向数据驱动,制度能否奏效,取决于决策者的决心与俱乐部的共识,唯有将球员权益置于商业利益之上,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告别欠薪的泥潭,走向可持续的未来。

评论